福利温馨提示
酷夏狂欢—红包雨活动即将开启,请做好抢红包准备!今天为各位推荐介绍的是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大家都知道:工业工程专业围绕现代工业以及服务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工业工程领域的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专业工程基础、技术管理知识与方法,能够从事生产与运作系统规划、设计、优化、分析等方面工作,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知识的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工业工程专业的选择报考是比较不错的。
而且,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
西北工业大学通过普通高考方式招生,面向符合要求的考生进行招生录取等。
注意,考生所在地是否可报考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请以所在地教育部门招生公布为准(西北工业大学是否在该省市具有招生计划等)。
当然了,符合要求的考生,也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层次,报考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层次。
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工业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下面以2022年该校招生规定为例介绍: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应提供由培养单位出具的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高职高专与本科之间相差课程进修的成绩证明,以及公开发表过的相当于报考学科、专业学士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论文发表期刊应在《西北工业大学学术论文投稿指南》范围之内),报名时必须选择我校为报名点,经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参加考试,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名条件第(一)条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报考条件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考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参照《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报考机电学院机械类别(招生代码0855)的工业设计(中德合作办学)方向参考《西北工业大学-德国品牌应用科学大学工业设计硕士研究生(中德双学位)招生说明》。
(四)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名条件第(一)条中第1、2、3各项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注意,请考生报名以该校招生规定为准(上述信息仅供参考)。
现已启动教育管理硕士助学辅导、农业硕士助学辅导等研究生报考辅导,以及留学申请,比如泰国留学、新加坡留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等,以及香港地区留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珠海学院&恒生大学等)等等。
更多研究生报考、出国留学问题,可在线联系学业顾问>>>了解考研、出国留学、执业药师等>>>
推荐阅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与要求
推荐阅读:免联考mba报考条件
上一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
下一篇: 北京大学(医学)护理学专业